傾聽
“中華巧女”袁秀瑩老人的故事——“探尋貧困縣的文化藝術之美”暑期社會實踐第三期

發布時間:2017-08-27浏覽次數:974

  一副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體現的是其背後藝術家精巧的剪紙技法,深入剪紙文化藝術,就很有必要去了解藝術家的生活,于是,在2017年8月25日,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探尋貧困縣的文化藝術之美”暑期社會實踐的隊員們來到了“剪紙宗師”袁秀瑩老人的住所。

TIM圖片20170825140314
實踐團隊成員與袁秀瑩奶奶的合照

  袁秀瑩奶奶是柘榮城關人,出生于民國16年(1927年)。2007年其作品《百子喜樂圖》在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節獲終身成就獎,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中華巧女”的美稱。

TIM圖片20170825135034

  一日之計在于晨,袁秀瑩奶奶遵循着她早起鍛煉的習慣,在8月25日清晨七點鐘,我們實踐小組陪同袁秀瑩奶奶一起漫步在小鎮街巷,迎着早晨的陽光,九十一歲高齡的袁奶奶身體很是安康,散步的步伐很是輕盈。我們團隊的成員和袁秀瑩奶奶一起一邊散着步一邊聊着天。

DSC_5771

DSC_5740
實踐團隊成員陪同袁秀瑩奶奶一起散步

  袁秀瑩奶奶在小鎮上德高望重,在清晨散步的過程中,不管老少照面都得打聲招呼以表尊敬,與我們散步時十分的平易近人,和我們述說家常裡短,未來和過去。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今年已經是九十一歲的高齡了,卻還是思維敏捷,談吐清晰,十分敬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路上91歲高齡的袁秀瑩奶奶如是說。短短的字眼中透露着老人忠實的信仰和深厚的内涵。

DSC_5748
袁秀瑩奶奶在散步路上與熟人相互問候

  随後,我們實踐小組來到了袁秀瑩奶奶的住址,采用與袁秀瑩奶奶交流和訪談的形式傾聽到了一代老藝術家的故事,了解到了奶奶這一生的傳奇。

TIM圖片20170825135150
袁秀瑩奶奶住房内的一角

TIM圖片20170825135235Cache_200b1d51bba2aef0.
袁秀瑩奶奶住所内陳列的剪紙作品

  袁奶奶告訴我們,她性格倔強,從小為了讀書放棄了母親允諾的半數家産和嫁妝,少時貪玩的她比男孩還活躍,但也正因如此才使老人在九十歲的高齡還能保持健康的身體素質和清晰的思路。采訪中奶奶還說起了自己在剪紙發展上的遇到的困難和對剪紙新人的期待,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剪紙事業之中,将中國剪紙帶向世界。

Cache_-912e8338db93778.
采訪袁秀瑩奶奶

  交流結束之後,袁奶奶動手為我們剪出了我們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校徽的一部分,希望以此來留作紀念。

TIM圖片20170825135214
袁奶奶剪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校徽

TIM圖片20170825135240
袁奶奶剪出的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校徽

  今天在與袁奶奶相談後我們團隊成員收益匪淺,不僅見識了老人高尚的品德和爐火純青的剪紙技藝,還從老人口中學會了不少人生哲理。袁奶奶的故事啟迪我們成為勤學刻苦的新青年。

TIM圖片20170825140304
袁秀瑩奶奶與實踐成員的合照

Baidu
sogou